书画成交记录/东方大数据

陈丹青书画拍卖成交记录

浏览次数:212

作品名称:陈丹青 1985 年作 梳妆   尺寸:28×35.5cm   材质:布本

成交价格:475000.00HKD

作者简介:

拍品信息 拍品名称陈丹青 1985 年作 梳妆作者陈丹青拍品分类西画雕塑>油画创作年代1985 年作尺寸28×35.5cm估价HKD 100,000-150,000成交价HKD 475,000 拍卖日期2011-05-29 上午10:30拍卖公司佳士得拍卖专场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拍卖会2011年春季拍卖会,东方大数据书画成交记录网提供书画拍卖成交记录。 材质油彩 画布题识签名:陈丹青拍品描述来源 美国 私人收藏 朱铭的作品深受其个人背景影响,以三度空间的美学反映出他的思维以及传统的艺术型态。他生长于台湾的乡村,后来在寺庙修习多年。朱铭早期的创作生涯以宗教艺术为主要素材,雕工细腻、一丝不苟;1970年代以后开始学习太极,雕刻创作风格丕变,强调主体的灵性以及动感,与太极的精神相呼应。1976年,朱铭首次在***举行个展,当时「太极系列」名为「功夫」系列,马上获得艺评家及收藏家广泛的好评。太极系列中的人物肢体活灵活现,造型亦呈现早期「乡土系列」的细腻巧妙。这次拍卖中的两个作品《太极-转身蹬脚》(Lot 1122)以及《太极-单鞭》 (Lot 1103)都是以原木为素材,天然的纹理、质地、枝节、刻痕,更能展现变幻无常的动态能量,同时呼应大自然环境。朱铭自己曾说:「从最粗浅的层次来说,太极拳模仿三个大自然的要素,动物、植物,与自然现象。这些自然要素从未改变,他们存在于单纯的自然环境中,不人工、不虚伪、不造作。不过人却和自然越来越疏离,甚至可以说是自然界里唯一不自然的生物。我们透过太极模仿自然,可以重新追溯自己的根源,体验人类在大自然中应有的姿态。」修行者透过太极和大自然连结,彷佛自己就是一尊有待琢磨的雕像,这样的原理正好呈现在作品的意象中,动静交错,虚实相应。朱铭使用自然的木材体现太极的精髓,展现出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看似微弱的强大能量。 《太极》系列的创作历时长久,与后来的《人间》系列时间部分重迭,材质包括木头、青铜和石头。《太极-单鞭下势》(Lot 1121)就是罕见的石雕作品,它貌似铜雕却未经铸造,如木雕一般,刀刀刻凿而成;虽然并非木雕,却保存了粗糙的质感,蕴含他精雕细琢的苦工匠心,把石头的原始自然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特质也可以在《太极-对打》(Lot 1123 及 1102)和《太极系列》(1213)中略窥一二,而我们不再是对打的参与者,而是旁观者。作品散发着细腻的律动感,一推一拉、一攻一守,互依互存,相互映照。 《观音》(Lot 1190)以及《钟馗》(Lot 1189) 分别创作于1978和1988年,朱铭用传统宗教艺术表现出个人的修行,从中可以看出早期乡土系列的影子,以及艺术家风格转变的过程。《观音》虽然是坚硬的铜雕,但是脸部表情细腻,长袍随风飘逸;艺术家千雕万凿之下,塑造出柔软轻盈的氛围,一股清雅从衣袖绵延到指尖。1980年代的《钟馗》摆脱细致考究的刀工,用青铜展现纯朴的雕塑手法,从中也可以看出太极的节奏和动能。朱铭简化了形象的细节,以大刀阔斧的刀法,舍弃了传统雕刻所重视的细节,创作更为灵动、自由,也更传神的传达出情感。80年代后期,朱铭开始大力推动「人间系列」的创作,这个新发展大多与叙述性转向相连。《人间系列-母与子》(Lot 1191)是朱铭对红尘俗世别有慧心的透观,作品中的母亲穿着民间传统服装,背后背着孩子。朱铭的「太极」系列形态宏伟,举手投足充满气势,反之,「人间」雕像则个别富于神态、展现出独特的温柔两个截然不同的系列充分表现朱铭惊人的创作力。晚期的作品包括了1990年代和2000年的《太极-太极拱门》(Lot1124)、《太极-如封似闭前动》(Lot 1188)、和《太极系列》(Lot1125)。朱铭用更抽象的观点呈现不同的人物,完美刻划出肢体造型的整体意象;这个时期的朱铭追求意识流的完整呈现,刀法朴拙不加修饰,不刻意处理块面之间的纹理,反而更突显出磅礡的热情与气势。


经销单位:佳士得拍卖专场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拍卖会2011年春季拍卖会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