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
正是“龙抬头”的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
迎龙求雨 祈盼丰收
希望未来一年
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我国古人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天象的坐标,二十八宿又分“四象”,每宫七宿,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东方苍龙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苍龙七宿中的“龙首”角宿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慢慢上升,最先露出地平线,这一天象被古人形象地称之为“龙抬头”。
节气·龙
《说文解字·龙部》曾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根据许慎的解释, 龙是鳞虫(即水族)之长,有布雨之能。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从节气来看,“二月二”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气温回暖,春雷始动,雨水增多,预示着春耕可以开始了。
在古代社会,雨水的丰沛关乎一年的好收成。人们向主管布云施雨的龙祈求甘霖,希望雨水能滋养良田沃野。此外“龙抬头”在惊蛰前后,百虫复苏,敬龙也有驱凶纳吉的寓意。
民俗·龙
最早记载“龙抬头”风俗的是元末熊梦祥的《析津志·岁纪》:“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
二月二理发馆生意火爆
(图源:新京报 王嘉宁 倪兆中 摄影报道)
在二月初二,民间有理发、熏虫、舞龙、打灰囤等敬龙祈福习俗。在这天人们还有“吃龙食”的说法,“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寓意“龙食腹中藏,金银堆满缸”。
中国画·龙
龙文化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龙不仅是和风化雨的瑞兽,后来还演化为帝王的象征。而在中国画的历史上,有几位画龙的高手,可谓是妙笔传神。
「画龙祈雨」
观其风骨,名岂虚成。
三国时吴国著名画家曹不兴,善画龙、虎、马及人物。据说他落墨为蝇,能够以假乱真。他笔下的龙,南朝齐谢赫曾于秘阁中见过,赞叹道“观其风骨,名岂虚成”,之后将其列入《古画品录》。相传宋文帝时,天逢久旱,不晓得是谁的主意,将曹不兴画的龙放在水旁,不料一会儿的功夫便下起大雨来。
「画龙点睛」
点之即飞去。
南朝梁时期的画家张僧繇,曾奉梁武帝之命前去金陵安乐寺作壁画。唐带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张僧繇画龙不点睛,因为“点之即飞去”。人们以为画家狂妄,便叫他画上龙眼,没想到“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这也就是成语“画龙点睛”的来源。
▲
《点睛破壁图》王明明
「墨龙高手」
画龙天下称所翁,秃笔光射骊珠宫。
▲
[清]苏六朋 陈容画龙
绢本设色 香港艺术馆藏
南宋陈容以擅画龙而著称,他的画龙之作传世最多,对后世画坛有很大的影响。他笔下的墨龙,千变万化,跃然欲出,泼墨成云,噀(xùn)水成雾,有传神之妙。
▲
南宋 陈容《九龙图》局部
「龙不能画」
予以有未曾见者,龙不能画,遂却之。
北京画院收藏了关蔚山捐赠的齐白石《十二属图》,在这套难得的画中有一幅“生肖龙”。其实齐白石老人原本不想画生肖图,就以没见过龙而推辞了。但没想到关蔚山一再求画,白石老人被其诚意打动,于是前前后后花费了四年时间,十二生肖画得以集齐。
▲
齐白石《十二属图》中的龙
北京画院藏
书法·龙
二月二日,宜开笔写字,启蒙明智,取龙抬头之吉兆。
书画频道曾邀请著名书法家高秀清老师讲解“龙”字的字形演变并示范书写。
今天欢迎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开笔写“龙”字,祝愿新的一年里鸿运当头!
东方大数据书画成交记录网提供书画拍卖成交记录(文章转载于书画频道公众品台)
20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