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璋(1869-1938),男,原名德璋,号瑶笙,原籍安徽新安,移居江苏泰兴,后寓上海。程璋书画成交记录,他的多幅作品成交数据成功入住东方大数据书画成交记录网。
一、艺术特点
1. 中西融合的创新技法
程璋是清末民初海派画坛的革新者,他打破传统画坛以“吴门四王”为主的保守风格,将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解剖学及光影效果融入中国画。其作品注重写生,结合传统没骨技法与西洋写实主义,形成独特的“半工半简”风格。例如,他画猫时既继承古法,又通过透视和明暗对比展现立体感,作品如《双猫窥鱼图》被誉为“阴阳透视之妙”。
《双猫窥鱼图》
2. 题材广泛且形神兼备
程璋擅长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尤以花鸟走兽最负盛名。他精研博物学,对动植物形态观察入微,作品如《九秋九虫图》将九种秋花与九种秋虫巧妙组合,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画作中动物的动态、植物的细节均栩栩如生,如《群猴图》中猴子的攀爬姿态与松石布局充满自然野趣。
《群猴图》
3. 文人画精神与市民审美的结合
他的作品既保留传统文人画的雅致,又贴近市民审美需求。例如《富贵有余图》等题材吉祥,设色明丽,深受沪商追捧。晚年虽因目疾改作大字,仍以“盲人骑瞎马”印章自嘲,体现其豁达与艺术坚守。
4. 技法多样性
程璋的没骨花卉继承恽南田遗风,如《荷花燕子》中荷叶的透视处理与生宣洇润效果相得益彰;山水画则融合宋元笔意与西画构图,如《揽辔澄清图》中骏马的肌肉感通过明暗对比展现,兼具传统笔墨与现代写实。
二、收藏价值
1. 市场认可度与拍卖表现
程璋作品在民国时期已价格高昂,其扇面润例达108银元,远超吴湖帆、冯超然等同代名家。近年拍卖市场中,其作品屡创新高,如《富贵有余图》以289万元成交,《百寿封侯》立轴拍出64.4万元。2024年一件双枝花鸟立轴在孔网拍出5265元,显示其作品持续受藏家青睐。
2. 学术地位与稀缺性
程璋被郑逸梅评价为“与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并列”的大家,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禁止出境书画家名单,与齐白石、徐悲鸿同列,凸显其历史地位。其晚年因目疾创作减少,存世精品稀缺,如《九秋九虫图》等巨制尤为珍贵。
3. 文化融合的典范价值
作为海派革新代表,程璋的作品见证了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他融合中西的实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在博物学与艺术结合方面具有开创性,学术研究价值极高。
4. 人品与作品的附加价值
程璋生活简朴却乐善好施,曾为剃头匠作画解困,其人品与画品并重,增加了藏家对其作品的认同感。其弟子包括胡适、叶圣陶等文化名人,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关联性。
5. 东方大数据书画成交记录网收藏提示:
程璋的艺术以创新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为核心,既承袭传统又突破窠臼,成为海派绘画的重要代表。其作品兼具市场流通性与学术价值,尤其适合关注中西艺术融合、近现代书画史的藏家。随着海派艺术的重新评估,程璋作品或将成为收藏领域的新热点。
东方大数据书画成交记录网
202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