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成交记录/东方大数据

念兹醉兹——读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有感丨中国嘉德2022秋拍

浏览量:690

 

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

满身苍翠惊高风

立轴 设色纸本

1962年作

102.5×71.5 cm.约6.6平尺

 

题识:满身苍翠惊高风。一千九百六十有二年六月,傅抱石金陵并记。

钤印:抱石之作、往往醉后、壬寅

著录:

1.《傅抱石年谱》,第2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傅抱石年谱》,第40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版。

展览:  

1.“傅抱石遗作展”,中国美术馆,1979年8月15日至9月16日。

2.“傅抱石画展”,上海美术馆,1991年5月4日至16日。

3.“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傅抱石”涩谷区立松涛美术馆(日本),1999年10月12日至21日。

出版:

1.《傅抱石画集》,图版81,金陵书画社,1981年版。

2.《金陵书画》,金陵书画社,1981年版。

3.《傅抱石画选》,图版121,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4.《中国画(1984年第二期)》,第2页,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5.《傅抱石画集》,图版81,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6.《傅抱石画选》,图版59,朝华出版社,1988年版。

7.《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10·傅抱石·瀑布雨景专号》,第75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0年版。

8.《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45期·傅抱石特集》,第38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3年版。

9.《荣宝斋画谱(二十一)》,第32页,荣宝斋,1994年版。

10.《傅抱石画集》,第96页,(台湾)历史博物馆,1994年版。

11.《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傅抱石》, 图版15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12.《20世纪中国画坛之巨匠·傅抱石》,图版80,(日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9年版。

13.《中国名画家全集·傅抱石》,第8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4.《中国名画家全集·傅抱石》,第83页,艺术家出版社(台北),2001年版。

15.《艺术大师之路丛书·傅抱石》,第122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16.《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傅抱石》, 第57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17.《傅抱石画集(下集)》,第362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18.《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民问珍藏傅抱石作品展》,第10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展出,2004年版。

19.《傅抱石·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第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0.《傅抱石大典》,第282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版。

21.《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37·傅抱石·古人诗意》,第112-116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4年版。

22.《傅抱石精品画集》,图版10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3.《我的父亲傅抱石》,第11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24.《傅抱石全集·卷四》,第222-223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满身苍翠惊高风》著录、出版

   

   

念兹醉兹

——读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有感

文 | 万新华

 

  康熙丙寅(1686)七月,石涛在南京一枝阁避暑作画,题诗云: 

  云色崔嵬奇未已,百尺何来虹旖旎。遥将茗色凌鸿蒙,中有高人相坐起。

  满身翠影惊高风,采芝采实何从容。昔闻徐福出东海,复见二君来江东。

  画面形象地呈现了一个沉迷山水、忘却尘嚣的高士形象,两位朋友远来相访,亦倘佯于云色丘壑间,而题画诗不假辞藻,直抒胸臆,生动地表达了超然从容的心境与情思,真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也!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局部

 

  “云色崔嵬”“百尺虹旎”“满身翠影”,充分再现了千岩万壑之间银练飞下的动人景象,“高人相坐”“二君相来”则彻底展现了一个栖息林泉、徜徉山水的自我。

 

石涛《金陵怀古册》之一“长干寺一枝阁”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傅抱石1937年撰《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自序

 

  1937年以来,傅抱石沉醉于石涛的精神情境,孜孜不倦地收集整理石涛散佚题画诗跋,精心考订,去伪存真,辑录完成七百余首规模的《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探寻石涛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踪迹。他通晓石涛诗文,对石涛的内心世界也有独到的领悟,可谓心心相通:“这自是我多年来不离研究石涛的影响,石涛有许多诗往来我的脑际,有许多行事、遭遇使我不能忘记。当我擎毫伸纸的时候,往往不经意又触着了他。”在撰文著书之余,傅抱石情不自禁地选择石涛诗意画的创作,孜孜求变,“深山有怪松”“山水有清音”“盘礡万古心”“乱帆争卷夕阳来”“秋风吹下红雨来”“暮年留眼但看山”“萧然放艇学渔人”……诠释石涛诗的精神内涵,也完成了与石涛心灵上的时空对话。当时,他还精心镌刻寿山石朱文方印 “苦瓜诗意”,专门钤盖石涛诗意画。

 

傅抱石与石涛的时空对话

 

  1943年,蛰居于金刚坡下的傅抱石目睹初秋山色,陶醉林壑,以石涛“满身翠影惊高风”之句入画,以“松、壑”为主要元素,充分发挥了水墨逸趣。山石仞立,以散锋勾勒法为之,施染花青赭石,疾笔挥洒自如,纵横交错;石间松树杂生,云雾迷蒙,为山石的巍然坚硬增添灵动之气;山巅之上,蓝衣高士目睹美景,不禁而起,独享山水之乐,即“中有高人相坐起”,实现了诗画的互动。

 

参考图: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立轴 设色 纸本 87.6cm×33cm 1943年 来源《傅抱石全集》

 

  而在题诗中,傅抱石则以明末清初归安双溪诗派代表诗人吴景旭(1611-?)《道场选胜》之句“满身苍翠破烟封”将“翠影”改成“苍翠”,自如地付诸于于淋漓酣畅的笔墨再现,从而衍生出更加深邃苍茫的诗境。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局部

 

  后来的二十余年,傅抱石十分喜欢这首清新自然的七律,不停地揣摩经营,并创造性地加入了飞瀑、流泉等元素,从而成了一种富有新意的经典题材。他有时侧重山峦,有时侧重“飞瀑”,有时偏于逸士心境,或遣兴、或抒怀、或酬酢,精品迭出。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局部

 

  不仅如此,傅抱石还经常图解石涛的另一首题画诗:“林涛似发雷霆怒,云气常令日月昏。凭此高崖堪憩寂,无烦龙杖立天门”,并互用于“满身苍翠惊高风”的诗意再现之中,或观瀑,或听泉,按诗索意,无论笔墨,还是构图,抑或是意境,呈现无穷之变化,耐人寻味。

  尤其晚年,或许来自于东北写生“镜泊飞泉”的实景启发,“满身苍翠惊高风”成了傅抱石自娱遣兴的惯用画题。其中,最精彩者莫过于傅家旧藏1962年6月所作大幅,她即将惊艳亮相于中国嘉德2022年秋拍大观之夜。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局部

 

  画面中,右上角和左下角设置了两组瀑布群,中间突兀的一块巨石既连接了两组瀑布、又隐含了两组瀑布上下水流间的关系,而巨石上的三个点景高士不仅反衬了瀑布的宏大气势,而且作为“画眼”营造了浓浓的诗意,完全契合于“中有高人相坐起”“复见二君来江东”之句。陶醉于斯,所谓“如闻其声”,也从他们的手势和神态上反映出来。傅抱石用淡墨散锋“扫”出流泉瀑布湍急奔涌的水势,以重墨点画水口中裸露的巨石,体积硕大,粗勒轮廓,皴擦挥扫,笔墨轻松,看似不经意,实则内藴章法,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极有真实感。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局部

 

  与石涛画作不同的是,傅抱石将“雨”“泉”充分结合起来,“皴水法”“破笔点”“扫雨法”尽情施展,形成一个奇妙清旷的水世界。右上角远景瀑布和左下角近景流泉构成山洪爆发的泻水系,中间隔以崚嶒巨石使水系时隐时现,或泻水击石,或烟雨蒸腾,或湍流奔涌,雨、雾、泉、水尽在笔下翻滚,任兴而挥。画面不见远山或山体全貌,只作截取之局部,远瀑显其形,朦朦胧胧,然层次清晰,近流映其光,银波粼粼,晶珠激荡。特别是近景用浓墨破笔巨石点画茂树,既有草草逸致,也拉开了前后层次,花青渲染,则突出“满身苍翠”之意,而使通幅水墨鲜活烂漫。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局部

 

  傅抱石曾说:“我对于画面造形的美,是颇喜欢那在乱头粗服之中,并不缺少谨严精细的。乱头粗服,不能成自恬静的氛围,而谨严精细,则非放纵的笔墨所可达成,二者相和,适得其中。我画山水,是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的笔墨的对比,极力使画面‘动’起来的,云峰树石,若想纵恣苍莽,那么人物屋宇,就必定精细整饬。根据中国画的传统论,我是往往喜欢山水、云物用元以下的技法,而人物、宫观、道具,则在南宋以上。”因此,他在《满身苍翠惊高风》中也无比细致了刻画点景人物,三个高士分别着素衣、紫衣、褐衣,颜色鲜艳,衣纹须眉纤细入微,或佇立观瀑,或指点交谈,大有呼之欲出之妙,并与山石形成一种对比的趣味。不可否认,傅抱石在观瀑题材的作品中点缀身着上古衣冠的文士儒生,目的不外有二:一是令观者仿佛置身其中,对瑰丽奇伟的景色感同身受,二是通过人物的渺小反衬自然山川壮阔雄浑的宏大。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局部

 

  “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无论宋人写真,还是元人求古,亦或是明人写意,都离不开文人骚客特有的闲情逸致。诗情画意,表达岁月飞逝的眷恋,追忆往昔的快意,思考人生的哲理。在笔飞墨舞与山清水音交相辉映之间,《满身苍翠惊高风》流动出一种自然山水、个人情感兼融的适意,高山飞瀑、草木烟雨孕育出妙笔生花,传递了清韵雅趣。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局部

 

  这里,林壑、飞泉、流烟、高士,共同组成了自由恣肆的图画;动与静、虚与实、疏与密,全力谱写了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所谓“往往醉后”,傅抱石有忘我的怡然,也有自在的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