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成交记录/东方大数据

“画坛三绝”之一汪亚尘的艺术价值——东方大数据书画成交记录网

浏览量:222

汪亚尘(1894--1983) 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太平(今黄山)。1915年曾与陈抱一等人组建中国第-个画会组织“东方画会”。1916年东渡日本留学,1921年 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同年回国,被聘为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28年 至1931年赴欧洲作艺术考察,归国后曾任新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新华艺术师范学校校长。1947年赴美讲学并举办画展,传播中国绘画,历时30余年。他的多幅书画作品成交数据成功入住东方大数据书画成交记录网。

微信图片_20241012121051.png

汪亚尘融合中西的绘画技法:

• 西画基础扎实:他早年留学欧洲研习西画,对欧洲的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画风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其油画具备扎实的西画技法,如对光影、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处理都展现出较高的水准。他的西画作品用笔干脆利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回国后致力于 国画创新改良,他将西画的技法和理念融入到国画中,并非简单地杂掺,而是主张融会贯通,以更好地表现国画。例如在他的花鸟画中,能看到对物体形体的精准刻画,这得益于西画的造型基础;同时,在笔墨的运用上又保留了国画的韵味,使画面兼具写实与写意的特点。

微信图片_20241012121056.png

 

题材丰富且擅长画金鱼:

汪亚尘擅长花鸟虫鱼等题材的绘画,除了最著名的金鱼题材外,对于菊花、牡丹、荷花等花卉以及鸟雀、猫等动物也有精彩的描绘。他能够准确地把握各种题材的特点和神韵,通过笔墨和色彩将其生动地展现出来。

微信图片_20241012121102.png

• 金鱼画独具特色:他以画金鱼而闻名,被徐悲鸿称为“中国第一金鱼笔”。经过对金鱼多年的观察与研究,他笔下的金鱼生动活泼,线条流畅,色彩斑斓。通过对水与墨的把握,将水中色彩艳丽、半透明状的金鱼描绘得栩栩如生。在构图上也富有趣味和自然感,金鱼穿梭于水草之间,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体验。

色彩是汪亚尘改良中国画的突破口。他在作品中注重色彩的变化,不是通过复杂的多色混调,而是体现在同一色调之中的浓淡、深浅差异上。这种色彩处理方式使画面更加丰富和谐,既具有层次感,又能体现出画家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把握。

微信图片_20241012121117.png

• 色彩与情感表达相契合:他能够根据题材和主题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氛围。例如在一些欢快、喜庆的题材中,他会使用明亮、鲜艳的色彩;而在表达宁静、淡雅的意境时,则会选择柔和、素净的色彩。

• 用笔柔婉与豪放兼具:汪亚尘的用笔柔婉却又干脆利落,看似矛盾的两种特质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柔婉的用笔使画面具有细腻的质感和柔和的气息,而干脆利落的笔触则赋予作品一种豪放、洒脱的气质,使其艺术风格独具魅力。

微信图片_20241012121123.png

他的画中总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他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表现力。

 

汪亚尘作品的市场价值:

微信图片_20241012121132.png

 

• 上世纪30年代,汪亚尘的金鱼与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并称“画坛三绝”,但从市场价值来看,他的作品价格总体上不及徐悲鸿、齐白石等人。这主要是因为徐悲鸿和齐白石在艺术史上的影响力更为广泛和深远,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追捧度更高。不过,近年来汪亚尘作品的市场价值也在逐渐提升。

其油画作品因见证了中国洋画运动初始发展的印记,具有重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对于研究中国早期油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油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例如,他的《金鱼》等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微信图片_20241012121110.png

 

• 国画作品中,他的金鱼题材以及其他花鸟题材的精品画作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随着人们对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汪亚尘的作品逐渐受到更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认可,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总之,汪亚尘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其市场价值虽然在过去相对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发展,正逐渐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重视。

艺术家的书画成交信息已通过东方艺术天地审核被东方大数据书画成交记录网收录。名家书画成交记录信息,网络书画成交记录信息,书画拍卖成交记录信息,建立全方位书画成交记录档案,便于书画成交记录信息查询。书画成交记录网是书画成交记录免费查询的权威公众平台

东方大数据书画成交记录网

2024.10.12